P產品分類RODUCT CATEGORY
精準控溫系統:搭載進口 PID 溫控器與雙組加熱器,控溫范圍覆蓋 - 40℃~200℃(特殊定制款可達 300℃),控溫精度 ±0.5℃,溫度波動度≤±1℃,可精準設定不同老化溫度梯度(如 40℃、60℃、80℃、100℃),滿足不同材質產品的老化試驗需求;
均勻溫場設計:采用多風道循環結構與 360° 旋轉風葉,配合箱內多點溫度傳感器(每 50L 容積至少設置 1 個測溫點),確保箱內溫場均勻度≤±2℃,避免局部高溫導致的試驗偏差,真實還原產品整體老化狀態;
多參數監測模塊:箱內集成電壓、電流、電阻、溫度等多維度傳感器,采樣頻率達 5Hz,實時采集產品在老化過程中的性能參數變化(如鋰電池容量衰減率、芯片工作電壓穩定性),并同步傳輸至數據采集系統,為后續壽命分析提供完整數據支撐。
樣本選擇:選取同一批次、同一規格的試驗樣本(如鋰電池 50 節、MLCC 電容 100 個),分為 5 組,每組 10-20 個樣本,確保樣本一致性;
溫度梯度設定:根據產品實際使用環境(如鋰電池在車載環境中高溫度約 60℃,工業電子元件在設備內部高溫度約 80℃),設定 5 個老化溫度梯度:40℃(常溫加速)、60℃(中度加速)、80℃(強加速)、100℃(加速)、120℃(極限加速);
老化時間規劃:針對每個溫度梯度,設定不同的老化時間節點(如 100h、200h、500h、1000h、2000h),在每個節點對樣本進行性能檢測,記錄關鍵參數變化。
性能衰減曲線繪制:通過試驗箱的實時監測系統,記錄不同溫度下樣本性能隨老化時間的衰減趨勢 —— 以鋰電池為例,記錄每 100h 的容量保持率(初始容量為 100%,容量降至 80% 視為壽命終點);以 MLCC 電容為例,記錄每 200h 的容值偏差率(容值偏差超過 ±10% 視為失效);
Arrhenius 方程擬合:基于加速老化理論,采用 Arrhenius 方程(L(T)=L0×e^(Ea/(kT)) ,其中 L (T) 為某溫度下的產品壽命,L0 為常數,Ea 為活化能,k 為玻爾茲曼常數,T 為溫度)對試驗數據進行擬合,計算出產品的活化能 Ea,建立 “老化溫度 - 老化時間 - 產品壽命" 的數學模型;
壽命驗證與修正:將擬合得出的壽命預測值與實際長期使用數據(如某車企提供的 3 年車載鋰電池使用數據)對比,修正模型參數,使預測誤差控制在 ±5% 以內。例如,通過試驗得出:該型號鋰電池在 60℃老化 1000h,容量保持率降至 80%,對應實際使用環境(25℃)下的壽命約為 5 年,與車企實際驗證數據一致。
寬范圍、高精度的溫控能力:設備支持 - 40℃~300℃寬溫域調控,控溫精度達 ±0.5℃,溫度波動度≤±1℃,可精準模擬從常溫到高溫的不同老化環境,滿足不同行業產品的加速老化需求(如新能源汽車電池的高溫循環老化、航空電子元件的極限高溫老化);
多維度數據采集與分析系統:內置工業級數據采集卡,可同時監測 32 路電壓、電流信號及 16 路溫度信號,支持數據實時存儲(存儲容量≥100 萬組)、曲線動態顯示(如性能衰減曲線、溫度變化曲線),并自帶數據分析軟件,可自動生成 Arrhenius 擬合曲線、壽命預測報告,無需額外借助第三方軟件,提升研究效率;
安全可靠的試驗保障設計:箱內配備超溫保護(溫度超過設定值 5℃時自動斷電)、過載保護(電流超過額定值 10% 時自動切斷電源)、防爆設計(針對易燃易爆樣本,如鋰電池,配備惰性氣體保護系統),同時箱門采用雙層鋼化玻璃與耐高溫密封膠條,確保試驗過程安全,避免因高溫、樣本失效導致的設備損壞或安全事故。
電子電器行業:為華為、小米等企業提供芯片、電容、電阻的老化試驗,通過研究老化時間與壽命的關系,優化產品材料選型與電路設計,將產品故障率降低 30% 以上;
新能源行業:為寧德時代、比亞迪等動力電池企業提供高溫老化試驗,建立電池老化壽命模型,助力企業預判電池在不同使用環境下的壽命(如車載環境、儲能環境),為電池 pack 設計、BMS(電池管理系統)算法優化提供數據支撐;
汽車行業:為廣汽、長安汽車等企業提供汽車零部件(如車載顯示屏、傳感器、線束)的高溫老化測試,模擬零部件在發動機艙、底盤等高溫區域的使用場景,提前發現老化失效風險,確保汽車零部件在整車生命周期內(約 10 年 / 20 萬公里)的可靠性;
航空航天行業:為中航工業集團提供航空電子元件的極限高溫老化試驗,研究環境下元件的老化壽命,保障航空設備在高空高溫環境下的穩定運行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