
P產品分類RODUCT CATEGORY

規范取出樣品:試驗結束后,待鹽霧試驗箱內溫度降至室溫(20~25℃)、噴霧停止,佩戴耐酸堿手套(如丁腈手套,耐腐蝕性強,避免手部汗液污染樣品),打開箱門時緩慢釋放箱內壓力,防止氣流沖擊導致樣品表面腐蝕產物脫落;按試驗時的樣品擺放位置,逐一取出樣品,避免樣品間碰撞摩擦,尤其對于涂層樣品,防止涂層劃傷影響評估結果。
初步清理表面雜質:將取出的樣品放置在專用托盤(材質可選 PP 塑料或 304 不銹鋼,避免與樣品發生化學反應)上,用壓縮空氣(壓力控制在 0.1~0.2MPa,氣流呈散射狀)輕輕吹除樣品表面的松散鹽霧顆粒及雜質,注意避免高壓氣流直接沖擊腐蝕產物,防止腐蝕區域變形,影響腐蝕面積測量。
清洗工具選擇:
清洗容器:選用無腐蝕、易清潔的聚丙烯(PP)或聚四氟乙烯(PTFE)容器,容積根據樣品尺寸確定,確保樣品可浸泡,且容器內壁光滑無劃痕,避免殘留雜質污染樣品;
輔助工具:軟毛刷(刷毛材質為尼龍,硬度≤50 Shore A,避免劃傷樣品表面)、脫脂棉(用于擦拭細小縫隙或復雜結構樣品)、純水噴淋設備(噴頭孔徑≥1mm,水壓可調節,避免高壓損傷樣品);
檢測工具:pH 試紙(量程 1~14,精度 ±0.5)、電導率儀(精度≤1μS/cm,用于檢測清洗后水中鹽份殘留)、電子天平(精度 0.1mg,用于稱量樣品腐蝕前后質量變化)。
清洗試劑要求:
清洗用水:必須使用去離子水或蒸餾水(電導率≤5μS/cm,pH 值 6~7,符合 GB/T 6682-2022《分析實驗室用水規格和試驗方法》中一級水要求),避免水中雜質與樣品表面殘留鹽份發生反應,影響清洗效果;
輔助清洗劑(特殊場景使用):對于頑固腐蝕產物(如金屬樣品表面的致密銹層),可在去離子水中加入少量中性洗滌劑(如十二烷基苯磺酸鈉,濃度≤0.5%),但需提前驗證洗滌劑對樣品無腐蝕(取同材質空白樣品浸泡 24 小時,觀察無變化即可使用),且清洗后需用大量去離子水沖洗干凈,避免洗滌劑殘留。
第一次浸泡清洗:將預處理后的樣品放入裝有去離子水的容器中,浸泡時間根據樣品表面鹽霧附著量確定,通常為 5~10 分鐘,期間輕輕晃動容器(頻率 1 次 / 30 秒),促進表面鹽份溶解;對于復雜結構樣品(如帶有孔、槽的零件),需將縫隙朝下浸泡,確保縫隙內鹽霧溶液充分流出。
噴淋沖洗:將浸泡后的樣品取出,用去離子水噴淋沖洗(水壓 0.15~0.2MPa,水溫 20~25℃,噴淋距離 30~50cm,呈 45° 角沖洗),沖洗順序從樣品頂部到底部、從正面到背面,確保;對于涂層樣品,噴淋時避免直接對著涂層缺陷處(如針孔、劃痕),防止水流沖擊擴大缺陷。
第二次浸泡清洗:將噴淋后的樣品放入新的去離子水中,再次浸泡 3~5 分鐘,期間用軟毛刷輕輕刷洗樣品表面(刷洗力度以不損傷樣品為宜,涂層樣品僅刷洗無涂層區域),重點清理樣品縫隙、邊角等易殘留鹽份的部位;刷洗后取出樣品,用脫脂棉蘸取去離子水擦拭細小縫隙,確保殘留鹽份清除。
干燥處理:清洗完成后,立即用壓縮空氣(壓力 0.1MPa,溫度 25~30℃)輕輕吹干樣品表面水分,避免樣品表面殘留水分導致二次氧化;對于易氧化的金屬樣品(如銅、鐵合金),吹干后需立即放入干燥器(干燥劑選用變色硅膠,濕度≤30%)中保存,防止空氣中氧氣與樣品反應,影響腐蝕結果評估。
清洗效果驗證:取一次清洗后的水樣,用電導率儀檢測其電導率,若電導率≤10μS/cm,且 pH 值為 6~7,說明樣品表面鹽份殘留已清除干凈;若電導率超標,需重復 “噴淋沖洗 - 第二次浸泡清洗" 流程,直至達標。
電子元器件樣品(如電路板、連接器):
清洗重點:避免清洗水進入元器件內部,導致短路或功能損壞;
流程調整:不采用浸泡清洗,改用去離子水噴淋(水壓降至 0.08~0.1MPa,噴頭加裝防濺罩,僅沖洗元器件表面非焊接區域),清洗后用熱風吹干(溫度 40~50℃,風速≤1m/s,避免高溫損壞元器件),并在 2 小時內進行絕緣電阻測試,驗證清洗后元器件性能是否正常。
薄涂層樣品(涂層厚度≤50μm,如電泳涂層、真空鍍膜):
清洗重點:防止涂層脫落或劃傷,避免清洗工具與涂層直接接觸;
流程調整:取消軟毛刷刷洗步驟,采用 “兩次噴淋沖洗 + 一次浸泡" 流程,浸泡時加入 0.1% 的中性洗滌劑(如聚氧乙烯醚),增強鹽份溶解能力,清洗后用脫脂棉輕輕吸干表面水分,避免擦拭力度過大導致涂層脫落。
多孔材料樣品(如海綿金屬、陶瓷過濾材料):
清洗重點:清除孔隙內殘留的鹽霧溶液,避免孔隙內腐蝕持續發生;
流程調整:采用 “真空浸泡清洗"(將樣品放入真空容器,注入去離子水,抽真空至 - 0.08MPa,保持 5 分鐘,促進孔隙內空氣排出,增強鹽份溶解),重復 2~3 次,清洗后在真空干燥箱(溫度 50℃,真空度 - 0.09MPa)中干燥 2 小時,確保孔隙內水分去除。
腐蝕類型與等級判定:
裸金屬樣品:觀察樣品表面是否出現銹蝕(如紅色鐵銹、白色鋁銹)、斑點、變色等腐蝕現象,根據 GB/T 6461-2002《金屬基體上金屬和其他無機覆蓋層 經腐蝕試驗后的試樣和試件的評級》,按腐蝕面積占比分為 10 級(10 級為無腐蝕,0 級為腐蝕);例如,樣品表面腐蝕面積≤1% 為 9 級,腐蝕面積 1%~5% 為 8 級。
涂層樣品:重點評估涂層是否出現起泡、剝落、開裂、變色等缺陷,按 GB/T 9286-1998《色漆和清漆 漆膜的劃格試驗》判定附著力(劃格后涂層剝落面積≤5% 為 1 級,≤15% 為 2 級),按 GB/T 1766-2008《色漆和清漆 涂層老化的評級方法》判定起泡等級(泡徑≤0.5mm,數量≤3 個 /dm2 為 1 級)。
評估工具與記錄:使用高清相機(分辨率≥1200 萬像素,拍攝距離 30cm,光線均勻)拍攝樣品正面、側面、邊角等關鍵部位,標注腐蝕區域;使用坐標紙或圖像分析軟件(如 ImageJ)測量腐蝕面積,精確至 0.1cm2,并記錄腐蝕缺陷的類型、位置、數量及尺寸,形成外觀評估報告。
質量變化評估(適用于金屬樣品):
測試方法:用電子天平分別稱量樣品清洗干燥后與試驗前的質量(稱量前需校準天平,精度 0.1mg),計算質量變化率(質量變化率 =(試驗后質量 - 試驗前質量)/ 試驗前質量 ×100%);
結果判定:對于耐腐蝕金屬(如不銹鋼 304),中性鹽霧試驗(500 小時)后質量變化率應≤0.05%;對于普通碳鋼,質量變化率需結合產品標準判定,通常要求≤0.5%。
電化學性能評估(適用于金屬及涂層樣品):
測試項目:采用電化學工作站(如東莞皓天 HT-ECS300 電化學工作站)測試樣品的極化曲線、電化學阻抗譜(EIS),分析腐蝕電流密度(Icorr)、腐蝕電位(Ecorr)、阻抗值(|Z|)等參數;
結果判定:腐蝕電流密度越小、腐蝕電位越高、阻抗值越大,說明樣品抗腐蝕性能越強;例如,涂層樣品試驗后阻抗值若≥1×10?Ω?cm2,說明涂層防護性能良好,無明顯破損。
力學性能評估(適用于結構件樣品):
測試項目:根據樣品應用場景,選擇拉伸強度、彎曲強度、硬度等力學性能測試;例如,汽車零部件樣品需測試拉伸強度(按 GB/T 228.1-2021 標準),比較試驗前后強度變化率;
結果判定:力學性能變化率(如拉伸強度下降率)應≤10%,否則說明腐蝕已影響樣品結構強度,不符合使用要求。
微觀形貌觀察:使用掃描電子顯微鏡(SEM,放大倍數 500~10000 倍)觀察樣品表面及截面的微觀形貌,分析腐蝕產物的形態、分布及涂層與基體的結合狀態;例如,若觀察到涂層與基體間出現縫隙,說明涂層已發生剝離,腐蝕介質已滲透至基體。
腐蝕產物成分分析:采用 X 射線衍射儀(XRD)或能譜儀(EDS)分析腐蝕產物的化學組成,確定腐蝕類型(如鐵基樣品的腐蝕產物若為 Fe?O?、Fe?O?,說明為氧化腐蝕;若含 Cl 元素,說明為氯離子導致的點蝕);
結果應用:通過微觀結構分析,明確樣品的腐蝕機理(如均勻腐蝕、點蝕、縫隙腐蝕),為優化材料配方或涂層工藝提供依據;例如,若分析發現樣品存在嚴重點蝕,可建議在材料中添加耐腐蝕合金元素(如鉻、鎳),或優化涂層厚度。
常見原因:清洗用水電導率超標、復雜結構樣品縫隙內鹽霧未清除、清洗后干燥不及時;
檢測方法:用濕潤的 pH 試紙擦拭樣品表面,若試紙變藍(中性鹽霧試驗殘留氯化鈉呈中性,若試紙變色可能含其他雜質),或用電導率儀檢測樣品表面擦拭水的電導率>10μS/cm,說明存在鹽份殘留;
解決措施:更換符合要求的去離子水,對復雜結構樣品采用 “真空浸泡 + 超聲波清洗"(超聲波功率 300~500W,時間 5~10 分鐘,頻率 40kHz),清洗后立即用熱風吹干,確保表面無水分殘留。
常見原因:清洗后樣品暴露在高濕度環境(濕度>60%)、金屬樣品未及時干燥、清洗工具材質不當(如使用普通碳鋼容器,與樣品發生電偶腐蝕);
預防措施:清洗后將樣品放入干燥器(濕度≤30%)或低濕度實驗室(溫度 20~25℃,濕度 30%~50%)中保存,保存時間不超過 24 小時;金屬樣品干燥后可涂抹少量防銹油(如薄層硅基防銹油,不影響后續評估);清洗工具必須選用耐腐蝕材質,避免與樣品發生化學反應。
常見原因:評估標準不統一(如不同人員對腐蝕等級判定差異)、檢測工具未校準(如電子天平精度下降)、樣品取樣不具代表性;
解決措施:制定統一的評估作業指導書(SOP),明確腐蝕等級判定標準及檢測方法;定期校準檢測工具(電子天平、電導率儀、電化學工作站等,校準周期≤1 年);樣品取樣需遵循 “隨機抽樣 + 代表性原則",如從同一批次產品中抽取 3~5 個樣品,涵蓋不同生產工位,確保評估結果具有統計意義。
清洗方案優化:采用 “真空浸泡清洗(真空度 - 0.08MPa,浸泡時間 10 分鐘)+ 超聲波清洗(功率 400W,時間 8 分鐘)+ 去離子水噴淋(水壓 0.12MPa)" 流程,針對涂層起泡區域,用蘸取 0.1% 中性洗滌劑輕輕擦拭,避免損傷起泡涂層;
評估方案定制:除外觀評估外,增加電化學阻抗譜(EIS)測試(頻率范圍 10?2~10?Hz)及劃格附著力測試(劃格間距 1mm),量化涂層防護性能;